登录
|
注册
【风险分析方法全解】CISA考生必读!

在信息系统审计(CISA)和风险管理学习中,风险分析方法是一个高频考点。不同的分析方法,不仅影响风险评估的结果,还决定了后续控制措施的选择与优先级。今天,我们来系统梳理三种核心方法:定性、定量、半定量风险分析,并教你一眼辨别考试题目考的是什么。


一、核心概念与方法比较

1. 定性风险分析

  • 是什么?
    用描述性的等级(高、中、低)或颜色(红、黄、绿)来表达风险的可能性与影响。依赖专家经验和直觉。

  • 特征:

    • 主观:基于感受与判断。

    • 快速:操作简单,成本低。

    • 输出:风险热图、风险矩阵。

  • 例子:

    • 访谈中专家说:“宕机概率低,但一旦发生,后果灾难性。”

    • 小组投票,将“高可能+高影响”的风险定义为“极高风险”。

  • 优缺点:

    • ? 简单易懂,适合缺乏数据时。

    • ? 结果可能因人而异,难做成本效益分析。


2. 定量风险分析

  • 是什么?
    用具体的数值和货币金额表示风险大小。依赖客观数据与数学模型。

  • 特征:

    • 客观:用数据说话。

    • 复杂:耗时,依赖可靠数据。

    • 输出:SLE、ARO、ALE 等财务指标。

  • 核心公式:

    • SLE(单一损失期望)= 资产价值 × 暴露因子(EF)

    • ALE(年度损失期望)= SLE × 年度发生率(ARO)

  • 例子:

    • 主数据中心火灾概率=0.1%(ARO=0.001),单次损失100万元(SLE),则 ALE = 100万元 × 0.001 = 1000元。

    • 使用蒙特卡罗模拟进行预测。

  • 优缺点:

    • ? 结果可直接做成本效益分析。

    • ? 数据难获取,模型复杂,声誉损失难量化。


3. 半定量风险分析

  • 是什么?
    介于定性与定量之间。把等级转化为数字(如1-5),再进行数学运算,得出风险分值。

  • 特征:

    • 使用序数尺度(1-5、1-10)。

    • 输出是风险分值,但无真实货币意义。

  • 例子:

    • “高可能性=5,高影响=5 → 风险分=25”

    • “中可能性=3,极高影响=7 → 风险分=21”

    • → 优先处理25分的风险。

  • 优缺点:

    • ? 比定性更精确,比定量更简便。

    • ? 数字只是人为赋值,易误导。


二、CISA考试中的应试技巧

很多考生容易混淆三种方法,其实只要抓住“输出结果”就能快速判断:

  1. 看输出结果

    • ?? 货币金额 / 概率 → 定量分析

    • ?? 高/中/低 → 定性分析

    • ?? 风险分值(无货币单位) → 半定量分析

  2. 看输入数据

    • 历史数据、财务金额、概率模型 → 定量

    • 专家意见、投票、研讨会 → 定性

    • 打分表(高=5,中=3)并计算 → 半定量

  3. 关键词锚定法

    • 定性:风险矩阵、风险热图、专家判断、德尔菲法

    • 定量:SLE、ARO、ALE、年度损失期望、成本效益

    • 半定量:风险分值、1-5分、加权、乘法、排序


三、总结口诀(便于记忆)

  • 定性 → 看颜色,靠直觉

  • 定量 → 看数字,算钱花

  • 半定量 → 打分制,做排序


?? 考点提示:在CISA考试中,若题目出现“货币”“概率”“ALE”等字眼,100%是定量分析;若出现“专家小组讨论”“风险矩阵”,就是定性;若给“分数制(1-5、1-10)”,就是半定量。

报考指南
CISA考试
随报随考
CISA-信息系统审计
智能时代新通行证,IT审计职场加速器
了解更多
立即报名
关于我们
网校介绍
网校荣誉
市场合作
新手指南
帮助中心
免费试听
免费题库
客服热线
在线客服
投诉热线
投诉通道
@2022-2027 工信部备案号:鄂ICP备2022009746号-1